`
xpp02
  • 浏览: 1012949 次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MPEG-2TS码流编辑的原理及其应用(转载

 
阅读更多

[作者:辽宁电视台 赵季伟] 在当今数字媒体不断发展、新媒体业务不断涌现 的前提下,实践证明襁褓中的新媒体只有两种经营方略可供选择:或是购买并集成整套节目,或是低成本深加工新节目,再不可能去按照传统生产模式去自采自编。 低成本的节目生产制作与发布,不仅成为数字媒体经营的主要手段,也成为传统媒体改革工作流程的重要举措,进而促成了对新型工作母机和简捷快速流程的迫 切需求。

在辽宁新媒体多业务综合服务平台上,先于国际和国内应用了MPEG-2传输流快速剪辑编辑系统(以下简称码流快 编)。这项由辽 宁电视台与深圳奥维迅公司在200310月联合开发的新技术,为数字媒体低成本节目的制作、推广和运营提供了高效生产工作母机。尽管担负此项目源代码开 发的奥维迅公司出现了经营问题,在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发生梗塞,但并不能说明此项技术走到了尽头。回顾3年的应用实践及研发成果,需要的不是扬弃,而是演 进的升级,否则就是对可调控资源的莫大浪费。特别是针对第二代信源编解码国标AVS-P2的更新换代,很可能成为多业务内容整合的新一代产品的突破口。

工作原理

1.
功能目标

流快编的应用目标是,通过对开放视频的采集,将DVB-SC的传输流(Transport StreamTS)节目作为信源,直接进行剪辑处理,再经过人工创意后,整合为新主题内容的新节目,以便直接进入频道集成或编辑频道节目播出,快速实现 数据层的内容整合,不仅简捷了采集制作的工作流程,而且为丰富媒体内容资产开辟了一条捷径。因为码流快编的工作流程无需先以解码后的视频记录于磁带,再以 磁带上载编辑机,经编辑后再下载成为磁带,再编码复用成为新内容的新节目。即便数字化完成以后,视频数据流仍不能用于经复用的数字传输,还需编码、转码、 打包等传输格式化以后,才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。而采用码流快编以后,不仅避免了解码后再采样编码所形成的视频损耗,还避免了在11时间的上下载中所造成 的效率损耗。更重要的是在视频内容整合中,一次性完成音/视频同步剪切、字幕处理和音/视频数据打包复用等连续作业。所以,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60%上。必要时还可进行节目包装的特技编辑,直接创建数据级和文件级的互联互通内容交换平台,在媒体资产管理下,顺利实现网络化与智能化的节目配送与发布。

于码流快编是针对以TS为信源的再编辑系统,所以实行高来高走,低来低走,或是高来低走的应用策略,即高码率对应高 码率(包括兼容高清),低码率对应低码率,但码率连续可调,以适应高码率对应低码率的应用。理论和应用都说明,对比源节目和成品节目,经剪切和编辑处理的 图像保持了同等的视频质量,成为不劣化图像的创新工作流程和新型工作母机。

2.
设计特征

码流快 编的低成本与高效率来自它的主要特征。常规的非线性编辑机是在编码一侧做文章,通过采集编码卡实现视频图像多层多轨的非线 性编辑;而码流快编则是在解码一侧下功夫,通过对TS拆包还原为基本码流(Elementary StreamES),而后经编辑再封包成为TS,快速实现视频内容整合的业务应用。因而,码流快编除了运用非线性图像处理技术外,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 MPEG-2DVB的系统原理,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的应用开发。

通过图1的系统概念,可以看出码流快编运用了一个逆向思 维的方法,利用DVB系统传输的发/收互逆关系,将收端的单节目传输流 SPTS)作为信源,通过ES实现以视频非线性处理的目标功能。这时的解决方案有两个:一是在TS基础上直接进行图像处理的基础开发,实现与常规非编一 样的操作界面和编辑习惯,这样虽好,但是没有参照模型以及可利用的技术资源,必须从零开始的重写源代码;二是将TS转码为ES,以ES帧结构和句法格式还 原成为符合ITU-R.601建议的原始视频帧,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或附加现有的常规非编技术,以无卡站形式实现编辑。码流快编同时采用了两种方案,一方 面独立开发新产品系列,以适应于快速发展的数字电视业务需求,另一方面提高系统的兼容性,向后兼容传统非编,有利于在媒体资产管理下实现互联互通和投资保 护。图2说明了方案二的ES还原并显示原始视频的GOP帧结构。

通过图2可以认为,既然能够形成IBBP的句法帧,再转换成 为全I帧格式并不难。这样一来,就可以利用原有的非线性编辑技术, 连续处理长与短GOP、全I帧与IBP帧结构、可变与固定码流的节目素材,实现不同节目格式的快编与混编。由此可见,码流快编的开发技术难点,是结合 DVB系统与MPEG-2标准,从译码过程中读出元数据,实现基于解码器的图像处理技术,并能兼容以编码卡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技术。因而被业内称为第一个吃螃蟹者




3.
数据变换

既然要把TS作为节目源进行编辑,就需要将TS包中的数据变换为非线性编辑所能使用的元数据和视频流。它们是以码流快编作为工作母机进行生产的真正原料。

数据变换的第一个过程是拆DVB复用包。如图3所示,DVB的解码流程中分层译出了许多数据信息,如同步字节(Sync Byte)、节目特定信息(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,PSI)中PAT、PMT、NIT等列表、包识别(Packet Identification,PID)、节目时钟基准(Program Clock Reference,PCR)及PTS/DTS(后详解)和业务信息(Service Information,SI)等部分。这些信息不仅与DVB PSI/SI直接相关,与MPEG-2的句法结构也直接相关,它规范地传递了再生码流中音/视频所需的MPEG-2列表数据,通过这些信息的引导,准确进入MPEG-2系统层的进一步译码。

第二个过程是拆MPEG-2系统复用包。MPEG-2系统定义了一个的码流层次化结构句法规则,以便于误码处理、随机搜索以及 内容编辑。它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图像序列层(Video Sequence Layer,VSL)、图像组层(Group of Pictures Layer,GOPL)、图像层(Picture Layer,PL)、像素条层(Slice Layer,SL)、宏块层(Macro block Layer,ML)、像块层(Block Layer,BL)等6个层次,分别赋予每个层次不同的功能。图4说明了MPEG-2 体系的句法结构,通过这种分层排列的结构特征,MPEG-2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,使得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支持一个特定的功能。码流快编大部分应用于VSL、GOPL、PL层,特别是在GOPL,需要在还原时规范翻译PID、PCR、PTS/DTS等信息,将同步信息、闭合标记、断链标记等数据准确插入GOP图像组,以形成每组GOP数据流的起点,才能保证图像帧的精确和连续帧的同步接续。

第三个过程是将拆包后所得数据信息,以规范的装填还原MPEG-2 ES以及元数据,因而装填数据是码流快编的重要技术环节。

(1)装填复用的基本码流包

依据MPEG-2 TS规范结构(如图5所示),复用的基本码流包(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,PES)是由包头、自适应区的ES特有信息和包数据3部分所组成。由于包头和ES特有信息二者可合成1个数据头,因而可认为1个PES包是由包头和包数据(有效载荷)2个部分所组成。对有线、卫星、地面广播网接收的TS,经过解调和解扰处理后选取包长为188B的SPTS,并从包头中提取相关信息,以PID区别不同SPTS包,以连续计数器的顺序计对标注PID的TS包重建一个独立分组的PES。根据自适应区中的填充数据,装填到不为TS包整数倍的PES包中,以保证PES变长包的完整性。同时,依据包头及自适应区内的同步字节、原始程序参考时钟(Original Program Clock Reference,OPCR)、PCR等同步和识别信息,提供27MHz的解码同步时钟,装填共同时间基准、独立时间基准、可变包长和有效载荷等数据。

装填成为PES对码流快编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,因为PES包内含音/视频的ES以及包括PID的12个包头识别标志,当对 PES包的起点不能精确定位、对PES包头标志符不能准确识别时,就不能保证拆包后再打包的图像无缝接续和声画同步。这是在初期研发过程中遇到并获得突破的技术难点。

(2)装填基本码流

根据MPEG-2规范的PES包结构(如图6),还需进一步装填为连续ES流。ES是指只包含1个信源的数据流,即视频数据流或 音频数据流。每个ES由若干个缓存器的特定存取单元(Access Unit,AU)所组成,而每个视频AU或音频AU都是由头部和编码数据的2部分。1个AU相当于编码的1帧视频图像或1个音频帧的取样。PES的包头为恢复ES提供了向导。

对于PES包头,具有ES特有信息的显示时间标记(Presentation Time Stamp,PTS)、解码时间标记(Decode Time Stamp,DTS)标志、基本流时钟基准(Elementary Stream Clock Reference,ESCR)信息标志、基本流速率信息标志、数字存储媒体(Digital Storage Media,DSM)的特技信息标志等等,其中,唯有PTS/DTS标志,是解决视音频同步显示,防止输入缓存器上溢或下溢的关键所在。

在装填过程中,数据定位指示符引导PES还原所包含的视频、音频及所属其它数据流(如同步、数据和数据通道等),包头识别标志的PTS/DTS指示了可变长度包数据的帧同步时间,当区分音/视频和其它数据以后,依据PTS/DTS对视频帧分配给特定的AU。其中尤以独立时间基准是还原ES的同步基础。对于PES包数据,一方面通过扩展标志的数据包计数器,引导恢复数据流,另一方面利用循环冗余校验(Cyclic Redundancy Check,CRC)辅助检测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数据包丢失。




4. 精确帧定位

帧定位是精确编辑的基础,而精确的帧定位来自于精确的帧同步。在ES上实现逐帧精确的编辑,首要问题是实现精确帧的同步。

如前所述,装填后的ES变成仅含有1种性质的PES包,或视频ES,或音频ES。以视频为例,图7表明了在PTS/DTS标示的独立同步时间基准指示下,顺序装填再顺序读出,形成连续ES的I1P4B2B3P7B5B6(N=7)GOP组帧顺序。由于PES的数据分组是可变长度的数据包,但它的最大包数据容量为65526Byte。因此,在码流快编中必须为每个AU准备必不可少的缓存空间。

如图7所示,PTS表明图像帧出现在目标解码器(System Target Decoder,STD)的时间,DTS表明将存取单元全部字节从STD的ES解码缓存器移出的时刻。当以PTS/DTS为独立时间基准,定位和标志 PES的AU起始点后,对UA依次组成图像帧序为I1P4B2B3P7B5B6 I10B8B9的ES。对于I、P帧而言,PES的图像帧序为I1P4B2B3P7B5B6I10B8B9,应该P4比B2、B3在先,但显示时P4一定要比B2、B3在后,这就必须重新排序。在PTS/DTS时间标志指引下,将P4提前插入数据流,经过缓存器重新排序,重建视频帧序 I1B2B3P4B5B6P7B8B9I10。显然,PTS/DTS是表明确定事件或确定信息,并以专用时标形态确定事件或信息的开始时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在PES中应该每个I、P、B帧的包头都具有一个PTS和DTS,但由于B帧的解码时间和显示时间存在一致性,因而对B帧而言,PTS与DTS具有相同作用,无须DTS,只须PTS。音频数据包也很有特点,虽然它可以含有多个存取单元,但由于它必须按照时间顺序传送,所以音频包头中也不含DTS,只有1个PTS。

由此可见,PTS/DTS不仅直接关联帧定位,而且直接关系到码流快编的帧精确编辑。为此,码流快编的帧定位着重处理以下几个帧序特征:

* 当处理某个含有1个I帧的存取单元时,在其包头文件中应有DTS和PTS,且2个标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个图像周期,那么在双向编码时的P帧应在I帧之后,在包头文件中就应有1个DTS和1个PTS,而这2个标记之间应存在3个图像周期的间隔,这样才能插入2个B帧。

* 当前处理IPBB时,I帧应延迟1个图像周期,P帧应延迟3个图像周期,而2个B帧则无需延迟,于是,最后的显示顺序就成为了IBBP帧序。

* 若需要改变GOP结构时,例如在I与P帧之间需要存在更多的B帧,则需调整B帧DTS与PTS之间的时间间隔。

* 当处理IPBB序列后,必在第1个B帧之前先对I和P帧进行解码,但每次只能对一帧图像进行解码,因此需要先解I帧并暂存后,待P帧被解码时,随即读出I帧,而后再读B帧。

* 在处理包头时,对PTS/DTS指示的某图像帧,特殊关注是否只有1个PTS时间标记,是否含有PTS和DTS的2个时间标记,以便快速确认I、P与B帧,以及音频包。

当作为编辑节目源的MPEG-2 TS被拆包以后,以PTS/DTS实现视频帧的精确定位,就能以帧精确的剪切编辑实现码流快编功能,同时,也能以 I1P4B2B3P7B5B6I10B8B9帧序显示I1B2B3P4B5B6P7B8B9I10帧序。那么,在此基础上嫁接现成的MPEG-2 IBP非线性编辑的成熟技术,既不需要高价的采集编码卡,也不需要上下载的转码,从采集、转码、拆包剪切,到特技处理、打包上传,一气呵成地构成了码流快编系统。




二实际应用

考虑到码流快编的兼容性和通用性,以及互联互通网络平台内容交换的需要,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应用,系统流程详见图8。

事实上就应用层而言,看不出码流快编与常规非编究竟有什么区别。只是对照图8,才能看出常规应用时是以传统磁带记录的内容为节目源,这就需要围绕采集编码卡,设立上下载工作站,通过将模拟节目采集编码为数据流以后,再进行剪切等编辑。因而,目前还需对广泛应用的模拟视频提供接口选项,附加上下载工作站。它的应用界面及其采集参数选项参见图9。图9、10表示数据输入的采集操作界面,显示目标文件格式初始化选项与合成属性,以维系连续应用的工作流程。

经采集所合成的码流格式文件,可以同时转换成为可供交换的各种流格式和连续可调的速率,以适应各种内容编辑的整合策略需求,并可利用网络,对连续生产的其它工作站输送和交换素材,直至包括特技的特殊内容加工。这些交换文件的合成属性以及应用格式选项参见图10。

虽然在码流快编上进行快速编辑并合成文件时,与常规操作不无不同,但是通过对TS文件的快速正、反向搜索,以每一帧的入点、出点的精确定位,进行非线性编辑的剪切操作,制作成为新内容体裁的新文件,却被广电总局主管节目的领导所认可,被称之为“海量空中节目的过滤器”。同时,它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,通过内置的迭加台标、栏目、字幕等字幕软件,直接参与编辑节目内容信息编辑或局部遮盖,并可联立采集工作站,形成生产流水线,进行不同任务种类的专项加工。如图11所示,在时间轨上的不同视频、音频、字幕等,均可按帧精确的快速合成为新节目或新素材。

如图 12所示,当合成新节目或素材时,文件格式的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加以选择。如果作为DVB播出节目的成品,则可选择 “MPEG-2TS流(DVB格式)”选项;如果需要作为进一步深加工的素材,则可选择“MPEG-2ES流(M2V+MPA)”选项,以素材集的形式存放于共享应用的集中存储。这样编辑后的节目素材或成品,理论上可以保证与节目源完全相同的视频质量。

还值得一提的是,只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块廉价的Matrox-RGX100采集卡,就可以进一步集成无限轨、无限层的第二代非线性编辑技术,成为多格式混编、混排的超级深度特技编辑机,为动漫、游戏等新媒体节目的快速加工创造工具。

三 结语

无论码流快编对节目制作的现实意义存在何种褒贬,但在一次数字版权还没有进阶到二次版权法规的时候,它的存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。毕竟能够通过仅12名(前期6人)的人员投入,以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节目加工,为辽宁电视台提供了18套全省的数字电视节目,而且维系了近3年的节目生产,至今赢得了全省近百万数字电视用户的向往与肯定。试想一下,倘若按照常规作法,只播出1套节目用12个编辑就很可能要“累死人了”。

实践证明,当国外的政治体制和法规观念与国内存在现实差异的时候,国际上不屑一顾的产品并不是国内市场没有需求;当国际与国内市场趋于接轨的时候,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不屑一顾也不是新技术的初衷;当码流快编因某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推广的时候,不屑一顾地扬弃它的内核就不是实事求是。最恰当的对策是继承技术原理的设计理念,与时俱进地升级新产品,才能获得广电和企业的整体效益。

摘自《现代电视技术》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